惠爱酒楼的霓虹渐次熄灭时,青石板路上响起竹扫帚与铝制饭盒碰撞的细碎声响。

阿勇攥着梁少颜的手,指尖还残留着庆功宴上碰杯时溅落的米酒温度,三十余名知青踩着月光,朝广府特色一条街的骑楼群走去。

阿勇与梁少颜和其他的三十多个知青回到广府特色一条街收执工具。

阿勇便集中大家做了一个凌晨的精神传达。您们当中如果有熟悉广府饮食传人的,可以带薪学习并且由服务社垫付拜师学费。旨在能够提高以后的广府饮食街的广府美味的出品质素。如果学师成功可晋升店长并除了领工资外还参与店里赢利分红。众知青听了,纷纷表示去寻师问道热情高涨。

"阿勇哥,真能把失传的虾饺皇做回来?"扎着红头绳的阿珍晃着沾满面粉的围裙,眼睛亮得像刚出锅的虾饺。人群突然炸开锅,几个男知青争执着:"南信双皮奶的老师傅连亲孙子都不传手艺!莲香楼的鸡仔饼秘方早锁进保险柜了..."

阿勇跃上街边石墩,汽灯将他的影子投在斑驳的砖墙上。"各位兄弟姐妹!"他抖开泛黄的《广府名厨名录》,纸页间滑落半张老照片——1946年永庆坊早茶宴上,二十四节气点心在檀木食盒里泛着温润光泽。"陶陶居的鸡仔饼要过七道木槌,泮溪酒家的冬瓜盅得用荔枝木炭煨足三时辰..."他的声音在骑楼回廊间回荡。

梁少颜打开手电筒,光束扫过墙上新贴的《广州日报》剪报:"上个月我们走访了八位老师傅,他们的灶台里藏着半世纪的火候。"她顿了顿,从帆布包摸出叠得整齐的拜师帖,"服务社承诺,学成后不仅能当主厨,还能把这些手艺刻进招牌。"

戴眼镜的知青老周突然举手:"我表舅公在大同酒家守了三十年宵夜摊,只是他腿脚不便..."话音未落,阿勇已经跳下来:"明天下工后,咱们带着笔墨纸砚去拜师!把老人家的手艺一字一句记下来!"

夜风掠过骑楼雕花窗棂,将讨论声卷向街道。

"各位!"阿勇突然扯开嗓子,声音惊飞了屋檐下的夜枭,"我们要做的不是普通饭馆!"他猛地掀开帆布,露出墙上贴满的广府美食老照片——泮溪酒家的雕梅鸭、陶陶居的鸡仔饼,还有泛黄报纸上记载的失传菜谱。"阿勇放缓语气:"我打听到,清平路的陈阿婆会做失传的娥姐粉果,她儿子移民澳洲,正愁手艺没人继承。"他掏出叠得整整齐齐的拜师帖,"服务社已经谈妥,学成后不仅能当主厨,还能把陈阿婆的手艺写进招牌。"

梁少颜注意到人群中戴眼镜的知青小林眼睛发亮,此刻正盯着墙上的《广州日报》旧闻——1932年陶陶居名厨的专访。她轻轻扯了扯阿勇衣角,他立刻会意:"小林,你跟着我跑一趟?听说陶陶居老掌柜的关门弟子在东山口开私厨。"

散会后,月光把青砖路染成银色。阿勇和梁少颜并肩收拾工具,竹篾编织的蒸笼在地上投下菱形影子。"其实我还有个想法。"梁少颜忽然开口,从帆布包里摸出本手抄菜谱,"我外婆会做泮塘马蹄糕,用的是祖传的九蒸九晒法..."她话音未落,阿勇已经握住她的手,眼里的炽热比汽灯更亮:"改天必然去拜访老人家,把马蹄糕技艺学到!"

他们手牵着手走过惠吉路口,目光投向街尾那扇半掩的朱漆木门。门缝里飘出的罗汉果甜香混着中药苦韵,在夜风里织成若有似无的网。

"那是仁信老铺的传人。"她压低声音,帆布包内的笔记本边缘硌着阿勇手背,"他熬龟苓膏要用二十三种药材,其中三味必须在子时采撷,连搅拌的竹棍都得是肇庆老竹..."话音未落,木门后传来瓷碗相碰的脆响,佝偻的身影映在雕花窗棂上,正用铜勺轻轻敲打药罐边沿。

阿勇望着那扇门斑驳的铜环,忽然想起白天在档案馆查到的资料——仁信老铺曾是十三行商贾最爱的消暑圣地,直到店主失明才渐渐隐入巷陌,等咱们把陶陶居的鸡仔饼配方谈妥,就带着整套石磨和新采的药材,去拜会这位老师傅。"

梁少颜从口袋掏出张泛黄的剪报,1937年的《广州日报》边角已经发脆,标题《西关盲公秘制龟苓膏,解暑神效传三代》的铅字下,手绘着药材配比图。"我外婆说,老铺最绝的是用荔枝木灰点化的凝结技法。"她将剪报仔细折好,塞进阿勇工装口袋,"咱们不仅要学手艺,更要把这份匠心刻进广府饮食街的青砖里。"

远处传来更夫梆子声,阿勇揽过梁少颜肩头,两人的影子在骑楼墙上叠成剪影。木门后的药罐咕嘟作响,盲公陈布满老茧的手正揭开锅盖,氤氲热气中,二十三种药材的香气漫过整条老街。

月光顺着骑楼雕花栏杆淌下来时,梁少颜正踮着脚往墙上贴泛黄的剪报。这个动作她再熟悉不过——曾经在父亲书房整理账本时,也是这样小心翼翼抚平边角翘起的纸张。不同的是,此刻指尖触碰的不是股票凭证,而是1946年旧报纸上关于泮溪酒家古法冬瓜盅的报道。

阿勇顺着回形木梯走上梁少颜的卧室时,正撞见她眯着眼核对《西关老字号名录》。昏黄的电灯在她发梢镀了层暖光,书桌上露出账本扉页密密麻麻的字迹:从南信双皮奶的水牛奶配比,到大同酒家宵夜档的秘制卤水配方,连各家名厨的脾气秉性都标注得一清二楚。

"你什么时候..."阿勇的话被突然吹来的夜风揉碎。梁少颜跳下木凳,帆布包里倾泻出十几张手绘地图,每张都用红笔圈着不同的街巷——荔枝湾的艇仔粥摊、十三行的腊味铺、永庆坊的竹升面作坊,像撒在青砖路上的星火。

"那天你在棚子里说要做广府美食街。"她弯腰拾起被吹落的图纸,发梢扫过阿勇手背,"我就想起父亲常说,做生意要眼观六路。"话音未落,阿勇已经看见她虎口处的茧子——那是连日抄写资料被钢笔磨出的痕迹,与曾经握惯翡翠镯子的手判若两人。

梁少颜反复斟酌着给清平路陈阿婆的措辞,笔尖悬在"愿以三载学徒之礼,传承娥姐粉果技艺"的墨迹上。窗外飘来隔壁知青哼唱的粤剧小调,她忽然想起初从插队回到广府时,阿勇与她惠爱酒楼相遇重逢时的情景。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小说推荐:《欢迎来到我的地狱》【零点小说网】《回到我妈制霸内娱那几年》《诸天:从九龙拉棺开始无敌》【星空中文】《探虚陵现代篇》【蔷薇小说网】【3Q中文网】《国医》【笔趣库

文明小说【wenmingxs.com】第一时间更新《穿越到1976年成痞儒》最新章节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

都市小说推荐阅读 More+
重回1982小渔村

重回1982小渔村

一杯冰柠檬水
【这是一个海边人上山下海的日常小说!没有装逼打脸,只有上山下海的悠闲!年代文,日常,赶海,种田,养娃,家长里短,不喜勿入,勿喷!】叶耀东只是睡不着觉,想着去甲板上吹吹风,尿个尿,没想到掉海里回到了1982年。还是那个熟悉的小渔村,只是他已经不是年轻时候的他了。混账了半辈子,这回他想好好来过的,只是怎么一个个都不相信呢……上辈子没出息,这辈子他也没什么大理想大志向,只想挽回遗憾,跟老婆好好过日子,一
都市 连载 593万字
港娱天后1988

港娱天后1988

潮洋1
她被誉为香江第一个偶像,也被称为香江最后一个天后,她一路披荆斩棘,为的不是成为天后巨星,而是击败好莱坞,让华夏文化传播到全世界。
都市 连载 101万字
那年花开1981

那年花开1981

风随流云
这是一个考上大学就能鱼跃龙门的时代,这是一个处处风口飞上天的时代,这也是一个还有纯洁不渝、真挚感情的时代;只不过李野刚刚来到这个时代,却被劝着放弃高考进厂打螺丝;“反正你也考不上,就死了这条心吧!”“我堂堂二本冲刺型选手会考不上?那岂不是辜负了那么多年体育老师的教导?”群号:QQ905492509
都市 连载 245万字
官人官色

官人官色

卷帘西风666
关于官人官色:驾驭权力,是一门高深艺术。需识大局、知进退、善谋略,还要懂女人。前三点是为了征服世界,最后一点,则是为了不被女人所征服。
都市 连载 383万字
圣拳!

圣拳!

灰色墓碑
白枭降临而至,抬起头,不但看到了这个光怪陆离的瑰丽世界,还看到了自己穿越前下载的职业修改器。“消耗副职业【生物机甲师】【秘境学家】【特种催眠师】的所有经验,化作百万潜能点,全部提升修改主职业【格斗家】!”“我……得到了金色究极职业【武斗之神】!”世界最大都市群,暴雨之夜。地面上,无数杀人鬼和格斗家生死相搏,海量的金属机甲和生物甲胄爆炸自毁。鲜血和火焰揉杂,一切陷入了原始的暴力和混乱。高塔顶端,白枭
都市 连载 113万字
知青重生想消遥,扣个军婚被锁死

知青重生想消遥,扣个军婚被锁死

曲玲珑
一次算计,搭上了两个人的一生,重回七零,祝晓敏要算计回来,第一步,放走那个和自己一样的倒霉蛋,第二步,手撕渣男。可是,事情好像脱出了掌握,倒霉蛋自己又滚回来了,赶都赶不走,那就……收了吧,这辈子我罩着你。好像……又不在自己掌握……
都市 连载 293万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