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无有合适的人选,便先作罢吧。”
畅快笑了好一阵的天子曹叡,宽慰了一声,又摆了摆手示意夏侯惠告退,“稚权也莫惋惜,他日朕再予你机会便是。”
怎么能作罢呢?
哪能还有机会呢,只争朝夕我都嫌慢了。
“唯。”
纵使心有万分不甘,但夏侯惠还是恭声领命,犹争辩了句,“其实,陛下,臣惠还想到了一个合适的人选,只是陛下知人善任,已然将他外放地方了。”
“谁啊?”
“前中书侍郎、今安平天守王基,王伯舆。”
对于王凌舍不得放手、王朗与司马懿都征辟过,上疏劝谏过自己的王基,曹叡记忆犹新,但他有点好奇,夏侯惠与王基是怎么发生交集的。
“王伯舆之才,庙堂公卿重臣皆不吝盛赞,朕自是也知晓的,哪需要等稚权举荐方可出任两千石?然而,朕不甚明了,稚权为何举荐他?乃是稚权先前在淮南任职时,自王凌那边听闻过他的事迹吗?”
这祖传的疑心病是真烦人啊~
只是提及了王基,你都能怀疑我与王凌有什么勾搭!
“回陛下,乃臣弟义权之故。”
心中满是无奈的夏侯惠,悉心解释道,“臣弟义权与王伯舆相善,不乏在臣当面称赞其才。臣惠心奇之下,便与之坐宴了一二次,故而知其人也。”
原来是因夏侯和之故啊~
曹叡恍然,宽下心来后,又觉得夏侯惠的不甘有些好笑,遂换了个恩宠,“太尉府着手屯田清查事时,弘农太守便要变更了,想必在此期间,稚权也无人可举荐。这样吧,河内太守没有兼领野王典农部,可暂不做调任,以待稚权举之罢。”
河内太守
扯吧,我举荐了又有什么用?
司马懿的乡里就在河内温县呢,举荐太守过去也是白搭。
闻言,夏侯惠心情愈发沮丧。
但也不好再争辩,以免让曹叡觉得他不知进退,惟有起身谢恩告退。
不过,他还没有走过线桥,脚步便猛然一顿,折返归来,笑容可掬的行礼,“陛下,臣惠想到了一人,可胜任弘农太守职。”
“谁?”
“孟康,孟公休。”
对此,曹叡一时默然。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